原創 | 素見水西茶文化美學空間
圖文 | 素霓
茶葉的正確品飲方式1.茶葉的品質及營養成份受品種、海撥、氣候、土質、樹齡以及施肥、采摘、時間、等客觀因素的影響。
2.更會受茶葉的製作及加工影響而決定成品茶的品質。
3.茶葉中的化學成份與茶葉的藥理有著密切的關係。
4.茶葉和各種化學成份中,茶多酚、咖啡堿及氨基酸是茶葉區別於其它植物及藥用功效的決定因素。
1. 茶水分離,茶葉不可以長時間浸泡在水中,以防單次定量的茶水中的溶出物過高,從而刺激腸胃及消化係統,造成身體不適。
2. 盡量不過熱飲用,以防傷及食道從而增加食道患癌幾率。
3. 飯後一小時及空腹不宜喝茶,臨睡前不能過量飲茶,以免影響休息。
4. 茶水不要與酒水同時飲用,以防茶葉咖啡堿的利尿性,導致酒水走腎而傷及腎髒。
5. 不要不分身體狀況與季節的不同,長時間隻喝一類茶。
不得不說的飲茶誤區1. 單方麵靠喝茶減肥是行不通的。
2. 隔夜茶不會致癌,新泡茶水中的亞硝酸鹽低於0.2mg/L,經測試,放置了12小時和24小時的茶亞硝酸鹽含量,分別為為0.25mg/L、0.26mg/L,雖稍高於新泡茶水,但均低於1mg/L,不會因亞硝酸鹽含量高而致癌。
3. 不足半個月的新茶不能喝,新品中的茶多酚及生物堿的含量偏高,由於新茶品質不穩定,從而影響腸胃功能,增加腎髒壓力。
4. 運動後喝茶容易便神經更興奮,從而加重心髒負擔。
5. 泡茶用的開水不能反複煮沸。
茶葉化學成份的功效成份名稱 | 幹茶比 | 功 效 |
茶多酚 | 20-35% | 決定茶葉的色香味及功效,是澀味的主要來源 |
蛋白質 | 20-30% | 僅有1-2%溶於水,是茶湯滋味的主要形成因素 |
糖 類 | 20-25% | 單糖和雙糖易溶於水,是組成茶葉甜味的物質之一,多糖不溶於水,是衡量茶葉老嫩的重要成分,茶葉不嫩多糖含量高,茶葉嫩多糖含量低。 |
生物堿 | 2-4% | 苦味易溶於水,是形成茶葉滋味的重要物質,也可用來辨別茶的真假 |
果 膠 | 4% | 水溶性果膠是茶湯粘稠醇厚和外形光澤度的關鍵因素之一 |
氨基酸 | 1-4% | 是組成茶葉鮮爽的主要來源 |
無機化合物 | 3.5-7% | 茶中無機物多為烘幹後的灰分無用物質,影響茶湯品質的重要因素,越少越好。 |
有機酸 | 3% | 是茶湯酸味的來源之一,也是茶香氣的主要成分之一 |
類脂類 | 8% | 包含脂肪磷脂甘油酯等,帶有芳香氣味是茶香的主要成分之一 |
色素 | 1% | 茶葉中的色素類物質是決定茶湯顏色的成分之一 |
維生素 | 0.6-1 | 維ADEK為脂溶性,維B1.2.3.5.11CP為水溶性,其中C最高 |
芳香物質 | 0.02% | 主要以醇類化合物為主,它是茶香的主要成分之一 |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发布评论